找到相关内容849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藏传佛教道次第概述

    种姓觉醒,具备世俗和胜义二菩提心学处者。虽然许多佛经说如来之性遍及一切众生,提出众生皆具成佛之因佛性。但小乘种姓被烦恼所蔽,是成佛之远种性,因为他们最终也将成佛。而大乘种姓已涤除所知、烦恼,但也...,观达之义。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得名。又贯穿之义。智慧之利用推析烦恼而殄灭之也。”这是辞书上的解释。传统佛教对止观的基本解释是:“止者,外国名奢摩他,此翻名止。守心,住缘,离于散动,故名为止...

    克珠群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01159708.html
  • 寻觅释尊的真意—吕澂先生关于佛学基本问题阐述试探

    中枢的一切具有烦恼和所知作用的生灭法的覆灭并趋于寂静,以此构成涅槃境界。佛法讲诸行无常但不否定诸行的必要性,佛法讲诸法皆空旨在说明对于一切法的不可执著,但凡对于诸法的执著和对于诸行的拘泥,则必无从出...大病。次曰蹈空,专唱高调,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说得一片响,完全不着边际,反倒转来以涅槃菩提将就生死烦恼,由此引人向浮泛空虚,真同方广道人,于佛法却一无所得。此又为一大病。三曰纯任知解,无论说生道死...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0259832.html
  • 《新唯识论》研究·导言

    性中的圆成实自性。   见太虚《略评新唯识论》,《太虚大师全书》第十六编第五十册,香港,1956 年版。   指 断 除一切烦恼与所知的境界。   《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经验结构中仍然隐涵着作为烦恼痛苦之根源的细心。正是禅定过程所遭遇的不可逾越的困境引发以慧学为中心的大乘思潮的兴起。“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论》的“空”观隐涵着这样的意思...

    陈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660002.html
  • 什么是佛法大义?

    种智,圆满等觉地的无生法忍,进断极微细俱生烦恼,于百劫中广施内财外财,修集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所须的福德。在这一百劫当中,主要是在修集福德、在与众生广结善法因缘,一直在物质世间中,实践无我法...分段生死无明后,再断尽藏识一切烦恼的习气种子,断尽所知之一切随眠,第八识中种子变易流注也就灭了,永不变易,名为断变易生死。如是已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而不住无余涅槃境中,已断尽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依无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4960209.html
  • 北宗正义

    关系直接与《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相结合,通过“观心”这一要门,扫除烦恼盖,回归于清净朗明的心体,这里本源的清净即是体,而把尘垢拭去即是用。全面拂拭尘垢,由用而体,归于原初清净之性,便是体用关系,其次,...的。  既然众生受苦,不得解脱,全在于无明染心障覆了真如之心,那么,要求得解脱,须破除无明之心,而显露真如佛性的本地风光。如何总能破除无明,显发真心呢?神秀认为,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欲及恒沙众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5260274.html
  • 天台止观-如来禅

    ,或渐渐信心增长,或渐渐速成念不退也,唯除其疑惑等烦恼,重罪等之业障,我慢等之报,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15]  天台止观,有三止三观,息二边分别止、方便随缘止、体真止、与空假中三观,为逗初机...习淳熟,其心得往,以心  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唯除疑惑,不  信、诽谤,重罪业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此为修习方便随缘止也。于  行住坐卧,出入往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3860564.html
  • 净土宗教程第七编

    感生极乐世界边地者,亦于七宝池莲花化生,无有秽恶,各种受用称心如意,然于五百岁(以此土计)不能见闻三宝,不闻经法,不知菩萨法式,由所知故,心不开解;由烦恼故,意不欢乐。阿弥陀佛慈悲哀愍胎生众生,令...但离三界内分段生死,未断变易生死;但断三界内见思烦恼,未断尘沙无明,不能逍遥自在。以烦恼生死,二皆有余,故名方便有余土。  方便有余土的净秽,依体析巧拙而判分。通教三乘,体色明空则巧,感方便有余净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1860593.html
  • 唯识学--转识成智的理论和方法

    作祟而出现的产物,具体体现是烦恼心所与有漏的善心所,或者说是人法二执、烦恼。这"情执"是凡夫众生的心理,也可以说成是,那能感受的心,附着有污秽的东西,于是都有了种种多样色彩的感受。  这个道理,在...寻伺心所相应,所以意识不仅能助修,而且,在转识成智的历程中,还是一个最易起变化的心识。 1、要想把意识转为妙观察智,首先要去除烦恼、所知二烦恼,是指以人我见为中心的能障碍涅磐的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2860605.html
  • 释迦大觉无上道即是天台圆顿一乘实相

    即涅槃为通。知烦恼恼乱为塞,即菩提为通。六、“道品”云:观生死即涅槃,治报。观烦恼即菩提治业障、烦恼。八、“知次位”云:生死之法,本即涅槃,理涅槃也。乃至尽生死之底,即究竟涅槃也。观烦恼即菩提亦...修而论:无始而始,始修三观。无终而终,终至三德。无塞而塞,假名三。无通而通,假名三德。法界无始终通塞,是事、理、二观修得。若得此意,何但至果,自在无碍。因时体达,始终无二。  约修论性有四:一、拣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3360675.html
  • 大法鼓经论析

    迷惑,受到烦恼盖智慧,不能以慧眼看出宇宙真际的实相,因此众生还不能看清这个秘密,一旦众生的欲念解除,业障由深转浅,就能够看到这个秘密了。   所谓的“秘密”,只是佛陀应机说法的方便,只不过是对那些还未...众生?如果有众生知道做善事,也知道怎么无为无住,我猜佛一定会对他说:善知识,汝还是修无为法好了。做善事可以同时无住(为善而不居),但肯定非是无为。  彼五百声闻比丘。一切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3260852.html